寶寶長牙、換牙、蛀牙 媽媽必知


台灣小朋友的蛀牙比例相當高,追究原因,不外是飲食習慣不當,清潔、保健觀念不夠所致,一旦有了蛀牙,不但小朋友痛苦,家長也常因為要帶孩子看牙醫,而頭痛不已,為了防範未然,應該由嬰兒期便開始幫他建立良好的清潔、保健常規。你知道什麼樣的情況下,寶寶容易產生蛀牙嗎?該如何從日常生活著手預防蛀牙?請看兒童牙醫的專業建議。


媽媽必知有關寶寶的口腔常識 


寶寶何時長牙、換牙?

寶寶的第一顆牙大概是在6個月大的時候長出,乳牙生長的順序是先長下排及上排4顆乳門齒,接著長出上、下後面第一乳臼齒,再來是乳犬齒,最後長出上、下後面第二乳臼齒,共20顆乳牙,乳牙不是恆久齒,必須經過換牙的過程,換牙時間很長,乳門牙使用約5~6年後換恆門牙,而乳臼齒及犬齒則可使用至10年之久,大致而言,6歲之前為乳牙時期,6~12歲恆牙會陸續長出,取代乳牙。


寶寶為什麼會蛀牙?

食物殘渣留在口中,會與細菌混合在一起,形成一層薄膜黏附在牙齒上,形成牙菌斑,經過長時間的停留,便會破壞碳水化合物,對牙齒產生脫鈣作用,慢慢導致蛀牙。新生兒的口腔中並沒有這種細菌,通常是經由母親或照顧者的唾液傳給嬰兒的,另外母乳或配方乳中都含有乳糖,如果孩子經常含著奶瓶睡覺,或有夜裏喝奶的習慣,就可能造成蛀牙。


何謂奶瓶性蛀牙?

幼兒含著奶瓶入睡時,因睡眠時間唾液的分泌減少,口中的液體便容易殘留,而對牙齒造成極大的傷害,形成奶瓶性蛀牙,這時最常被破壞的牙齒是上顎門牙,奶瓶性蛀牙的嚴重程度不僅與吃的食物有關,也受吃的時間長短及次數多寡影響,餵食時間愈長、次數愈多,愈易形成蛀牙。


如何觀察寶寶的蛀牙症狀? 

寶寶剛開始有蛀牙時,因為牙齒最外層的琺瑯質沒有神經細胞,所以症狀不明顯,通常不易察覺,一旦最堅硬的琺瑯質遭破壞後,蛀洞即迅速擴大,蛀進第二層牙本質,此時就會對冷、熱飲產生酸疼的感覺,此時若再不治療,蛀進第三層牙髓腔,牙髓就會發炎、疼痛、腫脹。家長應該經常藉著替寶寶清潔口腔的機會,詳細觀察乳牙的變化,當您的寶寶有上述情形發生時,必須找尋專業的兒童牙醫,給予適當、及時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