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讓孩子做家事 讓孩子發揮智力和才能

做家事對孩子的成長,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不讓孩子從幼年開始學習或參與一些小孩子能力可及的勞動機會,實際上就等於是限制和摧殘孩子的智力和才能。讓孩子有勞動的機會,就等於給孩子發揮智力和才能的機會。因此,怎樣使孩子愛勞動,是親子教育中另一門重要的課程。


會做家事的孩子更聰明、更能幹。俄國作家高爾基曾經說過:「天才就是勞動,人的天賦就像火花,它可以燃燒起來,而逼它燃燒成熊熊大火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勞動,再勞動。」

勞動不僅促進孩子智力的發展,而且對孩子的意志、情感、興趣、性格、品德的培養,也會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

做一個真正有責任感的人,就必須喜愛勞動。勞動教育必須從小做起。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最容易輕視和忽略的,往往就是對孩子的勞動教育。


父母要改變觀念,放心讓孩子做家事

擔心孩子做不好,不如自己動手做

擔心孩子做不好,還不如自己動手做來得痛快、省事。然而,父母越不讓孩子做,孩子就會越不想做,孩子越不想做當然就越不會做了,最後,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情,只好都由父母自己動手做。

勞動習慣必須有個培養過程。今天怕麻煩,明天的麻能會更多。一個懶惰的人,一輩子可能都是麻煩。

心疼孩子,怕孩子吃苦受累

很多父母因為當年成長環境艱苦,吃盡各種艱難困苦,如今環境改變了,不願意讓孩子再吃同樣的苦。不捨的情感佔了上風,勞動教育因而被疏忽。

小孩子勞動的時間越少,越依賴、越不能獨立。根據一份調查統計顯示,美國的小學生每日勞動的時間是72分,韓國是42分,法國是36分,英國是30分,日本只有20分鐘。而我們的孩子,每天的勞動時間是多少呢?

我們不妨靜下心來,仔細回憶或聆聽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的常用說詞:「你現在不好好讀書,將來長大要當沒出息的人!」「去去去,小孩子能做什麼?別在這裡攪局幫倒忙。」「小孩子站一邊看就好,不用亂動!」「只要你好好讀書,家裏什麼事情都用不著你做。」……諸此話語言詞。

從這些言詞中,不難聽出許多言下之意:用體力勞動是低賤的;小孩子與勞動無關;勞動會影響孩子讀書,孩子只要把書讀好就會有前途……,這些意識都因為父母主觀的意願所造成,它在無形無意中影響孩子對勞動的興趣低落,動手能力太差。

其實,小孩子的本性對勞動並不恐懼,也不排斥,相反的,卻是躍躍欲試。我們都曾看過這樣的畫面:當小孩子看見父母在擦地板時,也會伸出小手去搶拖布或拖把,學樣的擦抹幾下,可是大多數的父母這時候都會拒絕孩子,叫孩子讓閃開在一邊看就好。

孩子在父母的拒絕聲中,以為這些家事和他沒有關係,不需要他插手,久而久之孩了就不想做,也不喜歡做了。

教養專家分析說,讓孩子從小學習做家事,可以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並養成珍惜勞動成果、珍重家庭親情、尊重他人等優質品格。因此,父母應該盡可能的讓孩子嘗試去做一些家事與勞動,逐漸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



給孩子勞動機會,讓孩子發揮智力和才能

1.教會孩子一些簡單的勞動知識和技能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獨立意識便已開始萌芽,不論什麼事物,小孩子都會很好奇的想要「自己動手做」。隨著年齡慢慢增長,孩子不僅學會了自己穿衣服、脫衣服、洗臉洗手,而且還要洗手帕、洗襪子,甚至自己動手修理或製造一些玩具,有時候還想學媽媽洗碗、做家事或上街買東西。

對於小孩子正在萌發的獨立意識,父母一定要予以重視、支持和鼓勵。這時候,父母就要及時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

小孩子開始學習勞動時,父母必須言傳加身教,一步一步為孩子示範,一步一步教導孩子,以後再慢慢的逐步讓孩子自己動手做。並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注意安全、衛生,防止傷害事故的發生。

2.讓孩子承擔一部分家事勞動

日常生活就是孩子學習的大課堂,在這個大課堂中,孩子能擭得簡單的勞動技能,學會做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

父母可以讓孩子承擔一些簡單的家事勞動,比如擦桌子、掃地、洗碗、曬衣服。在大掃除時,也要分配一些工作給孩子做,如洗抹布、拖地、擦桌椅等,讓孩子從小養成做家事的習慣。

3.增強勞動做家事的趣味性

這是挑動孩子勞動積極性的一大法寶。比如採取競賽的形式,既可以滿足他們爭強好勝的心理,又可以使做家事富有情趣。

父母還要透過勞動過程來發展孩子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表現力和思維能力等,因為孩子的勞動離不開這幾種能力。

正確規劃孩子參與勞動的過程,也是發展孩子智力的過程。例如,小孩子試著洗衣服,就可以讓孩子觀察肥皂在水中會溶解、會起泡泡,能洗淨東西等化學現象,從中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4.讓孩子知道勞動是生活的需要

要讓孩子暸解「勞動創造財富,勞動創造世界」的基本道理。讓孩子知道家裹的一切東西,包括住的房子都是祖先或父母辛勤勞動所賺來的。

有計畫的告訴孩子,我們吃的食物、菜餚,穿的衣服、鞋襪、包包,用的電視機、電腦、手機、音響、家具,行的腳踏車、摩托車、汽車,住的房子等都是經過辛勤勞動所賺來的。

讓孩子理解到生活需要勞動,勞動才能創造生活。當孩子體認到勞動的價值後,當父母再讓孩子從事適當的勞動工作時,小孩子就比較願意接受了。

5.講究獎勵方式

許多教養專家勸告過我們:不要用金錢當作對孩子從事家事勞動或其他成績的獎勵。因為做家事是每個家庭成員應盡的義務。

況且,用金錢刺激孩子勞動的慾望,極容易產生為「獎金」而做、為「獎金」而學的負面效應。實驗證明對孩子用非金錢的適當物質獎勵,要比用金錢鼓勵的效果更好,尤其是以精神獎勵最佳。

此外,父母不要只看到孩子勞動的結果,更重要的是孩子對勞動的態度。當孩子很認真的掃完地、洗好碗等勞動時,父母就要予以積極的鼓勵。千萬不要埋怨這邊沒掃好,那邊沒洗乾淨,這樣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即使孩子做的品質確實不夠好,也不必要求他重做一遍,不要讓孩子感覺自己的勞動沒有作用,而是用另一種適當的激勵或引導方式,慢慢改善和提升孩子的勞動品質。

父母要認識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勞動的道德價值。讓孩子學會自理,學會承擔一些家事勞動,為的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以及對家庭的義務感和責任感,並由此進一步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

這些良好的思想品質,對孩子未來的學習、工作、事業等各個方面都會產生正面的影響,對孩子今後的成長都有很大的好處,讓孩子透過勞動擁有一雙勤勞、能幹、靈巧的雙手吧!這樣,孩子的智慧才能綻放出美麗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