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父母私有財產 學會帶著微笑發怒

不可否認,經濟壓力及子女的管教儼然成為現代父母的一大壓力。但要知道,孩子雖然是父母所生所養,但並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更不是父母的玩具和寵物。

受封建倫理觀念的影響,東方父母常會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自己擁有絕對的權威和尊嚴,孩子必須聽自己的話,沒有給孩了足夠的尊重和信任,專橫跋扈,不講民主。不分時間場合,不講方式,不問情由,脫序的懲罰管教和批評指責,沒有考慮到孩子是否有能力承受。


日前社會新聞驚見「直擊狠父毆女!診所內痛甩巴掌」、「國道趕童下車! 狠媽反嗆:關你什麼事」……這樣的管教方式,應該任誰都沒有辦法接受,也無法苟同。

事實上,要讓孩子更願意接受你的意見,父母真的要學會帶著微笑發怒。

父母的微笑是教育子女的有力臂膀。當孩子淘氣、不聽話、犯錯時,請父母試著微笑地對孩子說理,相信這一微笑教育的效果必定可勝於嚴厲的訓斥。

寬容的微笑使孩子自覺理虧,自然更容易聽進父母的教誨之言。父母用寬容、理解的微笑,不但教育了孩子,這微笑還贏得了孩子的心與孩子的敬重。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言傳身教自然意義重大。父母的微笑、平和的心態是培養孩子陽光性格和健全心靈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