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見一些孩子把“自認為”好玩的詞句,諸如:大笨蛋、大肥豬……等罵人的話掛在嘴邊,雖然孩子並不是真的要傷害誰,但如果對方有強烈反應,孩子就會確定這些詞句是好玩的。此時父母的態度很重要,如果只是莞爾一笑,就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在默許他說這樣的話。
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家長教給孩子的規範將會影響孩子一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孩子今後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教孩子養成禮貌的習慣,並不需要多少專業知識。
禮貌永遠不招人厭
如果有兩個孩子,一個有禮貌地說叔叔好、阿姨好,而另一個彷彿沒有看到你的存在,你喜歡哪個孩子?當然所有的人都喜歡那個有禮貌的孩子。禮貌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小覷的。
講禮貌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不可缺少的規範
人與人之間互相觀察和瞭解,一般都是從禮儀開始的。一個舉止優雅、彬彬有禮的人,更容易交到朋友、找到工作。正如一位哲人說的:那些明智的和有禮貌的人們,他們特別謙虛謹慎,從不裝腔作勢、裝模作樣、誇誇其談、招搖過市。他們正是通過自己的行為而不是言語來證實自己的內在品性。
禮貌待人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
禮貌待人並不只是一種外在形式,而是溝通人們之間友好感情的一道橋樑。如果能自覺地做到禮貌待人,不僅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純潔和美好,而且可以避免和減少某些不必要的個人衝突,使社會生活更加和諧。在這種美好和睦的環境中,人們就能增進友誼,加強團結,更好地學習、生活、工作,並從中感受到親切、溫暖、愉快和力量。
教出禮貌好小孩
良好的行為舉止,是孩子與他人交往成功與否的關鍵。有句古話說:「養不教,父之過。」孩子當然不是天生就懂禮貌,教育培養他們的禮貌行為是所有父母的責任。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父母要為孩子樹立榜樣
和其他良好的行為習慣一樣,講禮貌也要在孩子小的時候開始培養。父母可以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對孩子加以培養。比如,父母給孩子削一個蘋果,應該告訴孩子說感謝的話;孩子幫助父母拿東西的時候,父母也要對孩子表示感謝。事情雖然小,但是如果能夠長時間堅持下來,孩子自然會成為一個有禮貌、處處受歡迎的孩子。
及時糾正孩子講髒話的行為
當孩子講髒話時,父母不妨先問孩子是否真的懂這些髒話的意義,他真正想要表達的又是什麼意思。很多時候,孩子說髒話是受到周圍環境以及他人的影響,他可能並不清楚髒話的含義。父母應引導孩子用恰當的語言正確傳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靠髒話來表達。同時應該儘量讓孩子遠離或者少接觸不良的環境或不文雅的人群,以淨化孩子周圍的語言環境。
強化孩子講禮貌的行為
家長平時要多告訴孩子一些禮貌用語,諸如:請、謝謝、對不起、不客氣!……等禮貌語句。當告訴了孩子如何使用這些辭彙之後,家長還需要繼續鼓勵孩子大膽地運用這些詞語。如果孩子還不會靈活運用,不要批評孩子,可以根據情境提醒孩子如何使用這些詞語。如果孩子叫著:「我要喝果汁。」告訴他,如果他更禮貌點的話,你會更樂意給他的。而且家長的態度要堅決一些,在孩子停止要求之前,不要妥協。如果孩子改變了語調,但仍然沒有說「請」字,那麼就幫他糾正一下。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拿到他想要的。時間長了,孩子就會養成說禮貌用語的好習慣。
另外,孩子的禮貌行為往往來自於對父母以及周圍人的學習和模仿。所以父母要注意提高自身的修養,言行有禮貌,不講粗話髒話,與人交往應該禮貌、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