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要離開你了,你要學會捨得


父親去世10年後,在我的軟硬兼施下,媽媽終於同意跟著我一起生活。


這一年,母親70歲,我40歲。

70歲的媽媽瘦瘦的,面容卻仍然光潔。

我們回去接她。她早整理好了自己的行李。




她的行李中有兩袋米,但我決定不帶走米,

因為後行李箱太小,而我們要帶的東西太多。

母親卻堅持把米帶著。她說:「一定要帶」。

看她這樣堅持,我忽然愣了一下,

看著她,我便明白了什麼,我伸手在外面試探著去摸。

果然,在底部有一小團硬硬的東西。




如果我沒猜錯,這是母親要給我們的錢。

把錢放在米袋,是母親很多年來的習慣。




十幾年前,我剛剛結婚,租了很小的房子住,正是生活最拮据的時候。

那時,我最想要的不是房子,只是一個像樣的衣櫃,女人嘛!




就是那年冬天,母親捎來半袋米。

後來老公將米倒入米桶時,發現裏面藏著錢,

還有一張小字條,是父親的筆跡:「給你買個衣櫃。」




那天晚上,我哭了。

那些年,母親就是一次次把她節省下來的錢放在米袋裏,

讓人帶給我,帶給大姐二姐,在我們都出嫁多年後,仍貼補著我們的生活。




這一次,我把錢取出來交還母親。

母親卻說:「這是我給童童買車用的。」童童是她的外孫,

這段時間童童一直想要輛賽車,因為貴,我沒有給他買,

上次回老家,童童說給母親聽了,母親便記下這件事。




記憶中,母親一直是個捨得的人,對我們,對親戚,

對左鄰右舍,捨得付出愛,東西捨得給,錢捨得借,力氣也捨得花。




有時不知道她一個瘦小的婦人,為什麼會這樣捨得。

但是,有了母親的家,多了種說不出的安逸。





母親過來後的某個週末,住對面的女人,端著一大盆櫻桃送過來。

我詫異不已,當初搬來這個社區時,

因為裝修的問題,我們和她家起了衝突。

從此後,兩家人沒有任何往來。




她送來新鮮的櫻桃,讓我一時竟不知該說什麼好。

她紅著臉告訴我:「謝謝你們家做的點心,我的孩子們都很愛吃呢…」,

我才恍然明白過來,是母親。




媽媽知道我們有點過節,所以她先敲了人家的門,

給人家送小點心,送自己包的粽子,

在媽媽看來,"遠親不如近鄰",

她用誠懇的心幫我們打開了與鄰居家的心結。




鄰居們,不僅僅是對門,前後左右,

同一個社區住著的許多人,媽媽都照應著。




母親常常會自製一些風味小點,熱情地送給街坊四鄰,

這也是母親在農村生活時養成的習慣。

小點心雖然並不貴重,卻因有著外面買不到的醇香味道,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




最近,我們的人際關係竟然空前好起來。

一個字都不識的母親,只是因為捨得,

竟不動聲色地為我們贏得了那麼多,是我們曾經一直想要贏來卻一直得不到的。




她常常說:「你捨得對人家好,人家才會捨得對你好。」

對於她,這是一個”農村婦人”最樸實本真的話;

但是對於我們這些自認為”讀過書的城市人”,無疑是一個太深奧的道理。




母親在來這裡住的第三年,檢查出肺癌。

她的身體飛快地憔悴下去,慢慢地已經不能站立。




天好的時候,我會抱她出來,小心地放在躺椅上,陪著她曬曬太陽。

她漸漸吃不下飯去,喝口水都會吐出來,

卻從來沒有流露過任何痛苦的神情,但是只要她醒著,臉上便漾著微微的笑容。




那天,母親對我說:「你爸他想我了。」




「媽,可是我捨不得你走。」我握著她的手,想握牢,又不敢用力,只能輕輕地。

「這次,你要學會捨得。」媽媽笑起來,輕輕將手抽回,拍著我的手。




母親走的那天,送葬的隊伍浩浩蕩蕩,很多很多人,

有大人,還有孩子,是罕見的大場面。

隊伍緩緩穿行,聽見圍觀的路人中有人議論,是個當官的吧?

或者是在當大企業家的……




母親這一生,是普通的平凡人,沒有受過任何正規教育,她只是有一顆捨得愛人的心。

雖然,媽媽要我學會捨得。

但是,關於”媽媽永遠地離開我們”這件事情,是我怎麼也學不會的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