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養寵物的念頭,爸媽是讓他們養呢?還是嚴格禁止呢?心軟讓孩子養寵物,孩子卻只有三分鐘熱度,爸媽又該怎麼辦?
現今的社會型態,由於家長普遍忙碌,孩子想要養寵物作伴的狀況日益增多,根據一項網路調查統計,臺灣地區網友,有將近百分之五十表示目前有飼養寵物,其中以狗佔了百分之六十為最多數。
有這麼多人養寵物,但養寵物的問題林林總總,孩子能不能持續付出關愛?是否會妥善照顧?會不會影響身體健康?這些都是爸媽需要考應的問題。
你的孩子會跟你吵著要養寵物嗎?
當孩子提出想要養寵物的請求時,大人常因考慮到飼養寵物的責任,而無法應聲答應,但卻又拗不過孩子聲聲要求,因此陷入了兩難的境地。雖然藉著和動物相處,可以讓孩子體會尊重生命的真諦,但是究竟有沒有飼養寵物的環境和能力,也實在叫父母頭疼不已,到底該怎麼辦才好呢?
其實飼養寵物的經驗的確能為孩子帶來正面影響。美國有一篇研究報告顯示,擁有和寵物良好的互動及生活經驗的孩子,對生活周遭的感受力和同理心比較強。從教育的立場來看,家中有了寵物,可以讓孩子體會到生命的成長與喜悅,培養尊重生命的情懷與照顧動物的責任心。
飼養寵物前的評估與考量
在決定飼養寵物之前,還是有一些現實的條件必須加以考量。身為父母的您必須先考慮,可能會出現哪些問題或狀況,和孩子一起進行理性的分析溝通,並共同評估飼養後需要承擔的責任。家長不妨參考以下幾點評估要項,和孩子一同討論:
健康:有些寵物身上的寄生蟲和病菌會危害人類,或是造成人體過敏,要先評估是否會危害家中成員健康。如果決定飼養寵物,最好先和孩子一起將寵物送到獸醫處做健康檢查,也讓孩子在參與的過程中體會:原來寵物也會生病、也需要良好的照護。
值得一提,很多爸媽在意的過敏問題,有研究指出,小孩一歲以前,如果接觸家中有兩個以上的寵物的話,反而可以大大減少小孩以後過敏的機率,國內動物醫師認為,其實過敏源並不是單純來自貓跟狗,或是其他的寵物,其實只要把環境清潔做好,然後讓家中寵物保持乾淨,很多不必要發生的疾病都可以避免。
安全:家中所飼養的寵物會不會傷人,是每一個家長都會有的顧慮。因此,在挑選要飼養的寵物時,安全應該是第一考量,凶猛或具攻擊性的動物,並不適合養在家中。另外還需要提醒的是,動物生長速度快,外形、長相、體積大小甚至個性,都會逐漸產生變化,在飼養之前,應該充分讓孩子了解該寵物的習性,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照顧:每種寵物都需要長期悉心的照顧,必須先審慎考慮家裡有無能力照顧,以及是否有合適的飼養環境。以養狗為例,需要餵食、定期遛狗、清理大小便、洗澡梳毛,還要有適當的活動空間,這些都必須顧慮到。
經濟:飼養貓狗等寵物,必須支付包括飼料、清洗、照護、醫療等相關費用,估計平均一個月約要一千元,一年約要一萬多元,家庭經費支出的排擠效應也應列入考慮。
養寵物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飼養寵物也有許多好處,寵物忠心的陪伴,是許多孩子生命中最溫馨、美好的情感經驗之一。
對孩子來說,若能因為親近動物,而體驗到生命的奧妙與價值,並從照護和餵養寵物的過程中,培養責任感與懂得分享的態度,那麼飼養寵物將變得更有意義。
父母在這過程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切記不要讓孩子把「寵物」當成「玩物」,或是在孩子新鮮感退去並失去耐心之後,無條件的接手後續的善後工作。比較恰當的作法是:事前和孩子進行詳細及審慎的評估,充分和孩子溝通飼養寵物後的權利義務、利弊得失,以及隨之而來的責任分工。切勿匆促或一時興起就決定飼養,應該先經過充足時間的討論後再決定。
如果條件許可,也可以先嘗試從親友家借來狗、貓或小鳥等寵物,陪伴孩子度過週末,讓孩子先嘗試學習照顧寵物,家長可從旁觀察孩子和家中其他成員的適應狀況。
啟發孩子對生命的尊重
當然,養寵物並非生命教育的唯一途徑,如果最後決定不飼養寵物,父母仍可善用孩子接觸動物的機會,如參觀、閱讀相關圖書等時機,適時帶給孩子與動物互動的正確觀念,引導孩子經由認識、了解、觀察到關懷,進而傳遞生命無價的觀念。也可以改以栽種植物,在孩子細心的照料下,給予充分照顧,使其開花結果,讓孩子藉此感受到生命的奧祕。
一旦決定飼養,大人也必須從旁輔導,不只是協助餵養而已,更需要在飼養過程中啟發孩子對生命價值的尊重,以及對生命演變的觀察與理解,並從日常的寵物清理照護過程中,協助孩子做一個盡責、有愛心的主人,時時和孩子共同討論和關心,如此一來,飼養寵物將會讓孩子擁有一份獨特的美好體驗。參考資料:台灣麥克/王以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