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三歲之前的記憶丟失了嗎?

一、3歲前的記憶真的丟失了嗎?


儘管如此,仍然有人能夠準確地回憶起3歲前經歷的一切,這些特別的案例簡直讓人驚詫,但是它們也從一個側面給予了3歲前不能再現的記憶一個公正的說法。


案例1:在特殊條件下甦醒的3歲前記憶

加拿大科學家潘菲爾德在給癲癇患者施行病灶皮層的局部手術摘除時,在病人保持清醒的條件下,用微電刺激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結果發現當刺激顳葉皮層時,病人就會出現聽覺、視覺幻象。比如,有的病人聲稱聽到了某個樂曲,有的病人則聲稱看到了某種景象,他們把這些描繪得活靈活現,彷彿就發生在當下。事後調查發現,這些幻象居然就是他們3歲前的一些親身經歷。除了給人類大腦這種特殊的刺激之外,當人被催眠時,他們也能準確地回憶起3歲前發生的事情,甚至還會有3歲前一些幼稚的舉動出現。


案例2:法國女作家尚達爾·莎娃芙的奇怪經歷

尚達爾·莎娃芙是在二戰的一次轟炸中出生的,一出生,她就成了孤兒,後來被一個十分喜愛她的人收養。奇怪的是,從8歲開始,她每隔兩三年就毫不留情地對養母說上一次:“你不是我母親,你跟我母親完全不一樣。”“我從死神那裡來,我被殺害過,見過死神。”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她曾夢見過生母去世前的情景,夢見人們許多年後才告訴她的那些事實。尚達爾·莎娃芙曾經如此解釋她對一出生就沒再見的生母如此感情深厚的原因:“在我降生前,這種愛的種子已播種在我的潛意識、肉體與記憶之中。”


上面的案例說明,3歲前的記憶並沒有丟失,他們就在我們大腦深處,只是以某種方式在隱藏著。



3歲前不能再現的記憶毫無意義?

談到3歲前經歷,就彷彿進入了人類記憶的盲區,哪怕一些支離破碎的片段,也難得有人能在腦海裡重現。既然3歲前的記憶看起來蕩然無存,那麼,在3歲前給予寶貝的任何刺激豈不都是瞎子點燈白費蠟?


儘管我們無法回想起三歲前發生的事情,但是這些儲藏在我們潛意識裡的信息仍然不會被浪費掉,一旦遇到合適的情景,它們就會活躍起來,發揮作用,並終其一生都在某些合適的時刻發揮作用。


3歲前無法用語言再現的記憶帶給我們的影響是隱性的,它發揮作用的方式也是悄沒聲息的。比如很多時候,當不知道該怎樣去做某個事情的時候,我們就會跟著感覺走,而且我們跟著感覺走常常會走得很正確。這個跟著感覺走的過程其實就是潛意識在發揮作用。再比如,也有的時候,我們在無意識中就去做了某個事情,這也是潛意識在發揮作用。


正是因為3歲前學會了語言,學會了指認各種物體,有了各種各樣的生活經驗,人類的大腦皮質儲存了足夠多的信息,思維也才得以在這個基礎上逐漸建構起來。但是,如果我們3歲前沒有積累這些經驗,沒有經歷這些事情,這些信息就不會儲存在我們的腦海,我們就可能經歷永遠無法彌補的傷害。


狼孩的經歷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說明。因為3歲之前,他們沒有與人類相處的機會,他們接受的只有“狼性”的熏陶,而沒有人性的教育,所以他們重回人類的圈子之後,儘管經過多年的教化,他們在遭遇強烈的情緒體驗的時候,他們的“狼性”仍然會在潛意識支配下發揮作用,所以他們會像狼一樣嚎叫,像狼一樣撕咬別人,卻不知道該用語言或者其他肢體語言來與人溝通,達到自己的目的。


3歲前的記憶究竟去了哪裡?

研究發現,人類的大腦分為舊皮質和新皮質,舊皮質在嬰兒出生後6個月就已經形成,它是記憶的儲藏庫,主要用來裝載潛意識。新皮質在出生後逐漸增長,用來裝載人類的顯意識。人類之所以“丟失”3歲前的記憶,產生“幼年健忘”,一個重要的原因是3歲前皮質的各個區域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寶貝在成長的過程中識記的材料促使了大腦的發育,後發育的腦區的結構又控制了先發育的腦區,妨礙了原先記憶的東西,使人類無法回憶起更早發生的事情。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人類嬰兒時期還沒有掌握語言能力,而早期記憶是通過非語言的形式得以記錄的,所以沒法用語言來描述。


人類3歲前獲取的信息都儲存在舊皮質,以潛意識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3歲前那些看起來被“丟失”了的記憶實際上還存留在我們的潛意識裡,僅僅是我們無法用語言來表述而已。


3歲前的記憶沒有丟失的另外一個很能說明問題的證據是,3歲前我們學會了說話,我們一直沒有忘記我們的語言,3歲之前我們學會了指認數以萬計的物體,上至日月星辰,下至磚瓦灰沙,還有各種器具、各種顏色、各種人物,3歲以後,這些東西依然存留在我們的腦海,並伴隨我們終生。
Blogger Widgets

☯ 非看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