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質,是父母的自我修行;父母是孩子一切問題的根源,愛和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聲免疫法、完整睡眠訓練法,這些方法的確可以訓練出一個極少哭鬧、讓媽媽省力的乖嬰兒,只是發表這些觀點的人,沒有告訴你故事背後驚人的真相。
精神分析心理學認為,童年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運。母嬰關係則是重中之重,決定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和存在感。生命的底色是幸福或者不幸,3歲之前便已奠定。做為心理醫生,大量個案是母嬰關係失敗造成的人格破碎,其痛苦難以言表,非常艱難而長期的自我成長才能修復。寫下此文,希望媽媽們看到真正的心理學,不要隨意使用網絡流傳的育兒法無謂自坑。育兒,愛與自由是永遠的答案。
一、哭聲免疫法在西方的起源
哭聲免疫法因為見效快,讓媽媽省心省力,曾在美國風靡一時,被哭聲免疫法修整長大的孩子,後來輕則睡眠障礙,重則人格障礙甚至精神分裂。付出一代美國兒童的幸福代價後,此方法終於被歐美深深反思和摒棄。如今,在歐美生過孩子的媽媽都會得到助產士和醫生的「親密育兒」的建議。親密育兒,按需喂養,已經成為歐美國家最基本的共識。
二、哭聲免疫法的真實案例
「我哥在加拿大,鄰居是倆高知,信哭聲免疫法帶孩子,出生後單獨睡房間,苦得死去活來也不去管。孩子6歲還不說話,現在孩子10歲,從很小就被診斷為自閉症。」
「曾使用哭聲免疫法冷酷訓練孩子,現在孩子被診斷自閉症。」
以上個案,哭聲免疫法的擁護者可能大呼冤枉,辯解哭聲免疫法不是說一直不抱,而是不能一哭就抱,要逐步延長反應時間。經常聽到嬰兒哭鬧卻不及時反應的媽媽,可見已喪失很多母性本能,再加上「科學理論」支持,更相信自己的不及時回應是對的。在這些可怕觀念的毒害下,媽媽對嬰兒越發冷漠,堅信嬰兒在用哭泣威脅自己,那心情不佳的時候,放任嬰兒哭泣怎可避免?即使嚴格按照第一次延遲5分鐘,後面逐步加長的原則訓練,對孩子一生的人格基礎也是摧毀性打擊。
三、從專業心理學角度解讀親密育兒
嬰兒出生後處在和母親一體的感覺中,也許母親只是掐著表延遲了5分鐘回應哭泣的嬰兒,嬰兒的整個世界已經開始崩塌,承受地獄般的煎熬。
孩子在出生大概頭2個月裡處在「正常自閉期」,這個期間孩子對外界反應很少,基本就是吃和睡。因為這時候在孩子的感覺裡,世界和自己是一體的,就像還在子宮裡一樣,尚不存在「外在的媽媽」。母親的積極關注和陪伴,維持了孩子的這種「全能自戀」,既世界與我一體,呼奶喚抱,無所不能。
在「以嬰兒為中心」的母嬰關係裡,嬰兒自主地微笑,激盪起母親的喜悅,也發自內心地對嬰兒微笑;嬰兒夜半啼哭,母親哪怕在另一個房間也會同時醒來衝過去撫慰嬰兒。母親以嬰兒的感受為中心,與嬰兒共振,給予積極的回應與關注。這樣長大的孩子,會成為心理學所說「自我實現」的人,他們會發自靈魂深處對生命充滿熱情和創造力,於人友善,同時會堅定的捍衛自己。
孩子的全能自戀較充分滿足後,心智自然向前發展,逐漸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分開,不僅僅關注自己,也開始關注別人,愛向內灌注滿了自然會流向外界,這就是所謂的「主體客體分化」,完成這種分化後,嬰兒對世界有一個最基本的信任,將來不會在遇到挫折時就想要毀滅一切。連環殺人狂,精神分裂症等最嚴重的精神疾病,都有全能自戀重度受損的心理基礎。
哭聲免疫法等行為主義嬰兒訓練法,破壞孩子的全能自戀感,孩子吃驚地發現「這個世界居然不如我所願,我哭的時候TMD的居然不及時回應我!」可能母親只是掐著表延遲了5分鐘,在尚未形成邏輯性空間思維能力的小嬰兒感覺裡,整個世界開始破碎,地獄般的煎熬似乎永無盡頭。
四、夜哭,因為孩子需要你
有些專家說孩子夜醒頻繁會影響大腦發育,建議戒夜奶,訓練完整睡眠。如果任憑嬰兒哭,確實會哭累了自己睡著,腦神經繼續發育,只不過發育的是「被迫害妄想」,「偏執分裂」的神經回路,為嚴重的人格障礙打下基礎。
有些嬰兒經常會在夜半啼哭,於是一些「專家」又跑出來指點,說夜奶頻繁會導致嬰兒睡眠不足,影響大腦發育,要戒夜奶。相信這些說法的媽媽,如果你自己夜裡餓了,或是做噩夢驚醒,是希望老公不搭理你呢,還是給你熱點牛奶,來個溫情的擁抱?
嬰兒和成年人不同,尚未建立「客體穩定性」。就是說,一個東西,看見的時候就是存在的,看不見就不存在了。我家貓就是這樣,乒乓球如果滾進沙發底,小貓咪不會去找,大貓咪知道乒乓球雖然看不見但還是存在,會去沙發底尋找。這就是為什麼,嬰兒喜歡玩「藏貓貓」遊戲,大人用手把臉蓋上,再打開手露出臉,嬰兒會很驚喜的笑,因為剛才你明明不存在,怎麼又出現,然後又消失,又出現,太神奇啦。大一些的孩子,已經建立了客體穩定性,這個遊戲就不再逗笑。
有時候媽媽僅僅去上了個廁所,嬰兒也會大哭,因為真的以為媽媽消失了。嬰兒需要經常透過媽媽的撫慰,確認自己和媽媽的存在。就像鏡子一樣,嬰兒透過媽媽溫情的容顏,映照出自己,感受到自己。有些「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記不住自己和別人臉部的細節,因為他們曾經很少得到媽媽深情的注視,即使看到媽媽,也常是空洞無物的眼神。
孩子莫名其妙的夜哭、焦躁、驚恐,很可能是感受不到母親的存在,陷入混亂的初級思維過程,無法將現實和幻想區別開來。如果這個時候還要訓練孩子「獨立堅強」、「完整睡眠」,就是將他推進無底的地獄。不知道那些為孩子腦神經發育著想的專家,這時候是要保護孩子發育什麼呢,發育被迫害妄想的神經回路?
最後一句話送給自己和所有人共勉:
教育的本質,是父母的自我修行;父母是孩子一切問題的根源,愛和自由是唯一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