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成績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成績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不能僅憑一張成績單全盤否定孩子

科舉時代遺留的過時觀念,依然根深柢固於人們的心中,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是單純地以學校成績代表一切。父母的工作就是用所有的威逼利誘、苦肉哀求來達到飛黃騰達的目的。

然而很多的事實擺在面前。碩博士找不到工作,一流學府的畢業生現在也只能混口飯吃。在學校的成績並不代表一切,良好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一生平順的重要條件。


很多父母一心盼望著子女有朝一日能出人頭地,因此對孩子的成績過分關注。成績高就一片讚揚,成績低就橫眉冷對。不同的複習評量、測試題應有盡有,星期六、星期日還要將孩子送到各種補習班、安親班,致使他們的大腦一直處於緊張狀態,沒有一點兒休息的時間。孩子們背負著父母過重的期望,使稚嫩的身心一次一次地受折磨。

有的父母一看到孩子的成績不好,臉很快就沈下來:「怎麼考得這麼差?!真丟人!」或者:「你的書怎麼讀的?真是蠢死了!」孩子沒有考好,本來就很自責。人人都有羞恥之心,孩子也不例外,所以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親人的關懷,特別是父母的關懷。如果這時父母能更加關心他一些,幫助他將失敗的原因找出來,鼓勵他從中記取教訓,努力學習,孩子很可能會加倍地奮發努力,趕上進度。反之,如果像前面所講的那樣一味指責,孩子只會更加悲觀、失望,甚至還會產生反抗的倩緒:「丟人就丟人,我笨,我學不好!」甚而自暴自棄。

爸媽必須要看!!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獨立生存能力!


一個良好的習慣,往往會讓孩子受益一生。你是否經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也許我們一些父母正在不知不覺中,扼殺了孩子的天性和才能。以下文章適合正在尋覓家庭教育方法的父母閱讀。



我們總是在錯了之後才知道錯,可我們不總是有機會改正錯誤,所幸的是我們還能從別人那裡得到經驗,我們只需要知道後理解些經驗就行了。



1、英國人:讓孩子有失敗的經歷和機會

孩子做某件事失敗了,英國人的觀念不是索性不讓孩子去做或乾脆包辦了,而是再提供一次機會。比如孩子洗碗將衣服浸濕了,就指導孩子再來一次,教會他避免失敗的方法。英國人倡導父母和孩子一起讀書。許多學齡前兒童都是在父母講述的美妙故事陪伴下進入夢鄉的。



2、 美國人:讓孩子製定一個家務勞動計劃

美國父母教孩子做家務,每週一次貼出要幹的家務勞動內容。將某一特定任務指定某一孩子去幹,確定完成任務的期限;輪流乾某些活兒,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去做沒有興趣或最容易乾的工作;檢查孩子的完成情況,使孩子因自己的勞動而產生一種完成任務的成就感。



3、 加拿大:讓孩子學會玩兒
Blogger Widgets

☯ 非看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