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內向的小孩不愛打招呼,和禮貌沒有關聯喔~
合宜的應對進退,經常被視為「好家教」的指標之一,但在「不打招呼」的背後,建議父母先從孩子的先天個性或氣質來思考。
研究指出,約有四分之一的小孩屬於害羞內向或小心翼翼的個性,這些孩子天性敏感,在人際互動上需要多一點暖身時間。因此當孩子不會主動叫人,特別是 針對較不熟悉的大人時,和禮貌與否並沒有直接關聯,父母過於逼迫,孩子反而愈感退縮。當打招呼變成一種不愉快的經驗時,孩子也會愈排斥這件事。
美國南伊利諾大學幼兒教育博士,任教於美國波士頓教師訓練中心與幼兒園的李坤珊指出,小小孩對陌生人的畏怯和害羞,其實是與生俱來保護自己的能力。 當孩子對人、事或環境缺乏足夠信任時,自然無法放心和人互動。因此,做父母的不要隨便幫孩子貼上「沒禮貌」、「害羞」的標籤,以免傷了孩子自尊,甚至強化 羞怯的特質。
父母可以採取尊重孩子的態度,如對孩子說:「你現在不想和阿姨問好沒關係,等你覺得想跟阿姨打招呼,再試看看好嗎?」
研究顯示,傾向溫和鼓勵、示範引導的家長,在增進孩子的友誼技巧時,通常比緊迫盯人的家長來得成功。至於練習應對的角色,也應從熟悉的大人開始,先請大人示範眼神接觸、點頭微笑等動作,讓孩子演練社交情境,逐漸累積成功的經驗。
著有《陪孩子走出害羞的角落》一書的菲利普‧辛巴多博士調查發現,台灣學生「自認為害羞」的比例高達五成,僅次於日本,排名第二。他分析,亞洲父母常用結果論斷成敗,加上過度的責罰,導致孩子容易在社交情境中躊躇遲疑。
害羞內向的小孩,容易在團體中被吞沒,而喪失自信。社交技巧訓練教授弗瑞德建議,應從一對一的遊玩機會,建立孩子的社交信心。平時多發掘孩子的特長,發展優勢能力,也能幫助孩子建立與人互動的自信。
現今絕大多數的父母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但對正確幼兒教育的觀念,卻有著一知半解的模糊認識。不少家長認為所謂的教育,就是孩子進入小學後的 課業成績表現或是使孩子保有良好的競爭力。其實,教育是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的。許多的專家學者認為,孩子的人格基礎以及智力的發展及培養,皆是在兒童六歲 以前奠定的。因此,學齡前的教育與孩子一生的學習及人格的發展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學齡前兒童總是把東西佔為己有,該如何教他學會分享或輪流?
在兒童發展上,孩子是先學會「擁有」,才懂得「分享」,也從分享中習得合作與尊重。小小孩不願意分享,是因為把「給予」和「放棄」畫上等號,以為和人分享的東西無法復得。專家認為,不要太快對學步兒「道德勸說」。
父母不如先肯定孩子對玩具「所有權」的觀念,再強調分享的價值,例如:「妮妮很喜歡來我們家和你玩,因為你是好主人,會和他分享。」讓孩子體驗分享對其他小孩造成的影響,孩子會比較願意重複分享行為。
《你那什麼態度啊?!》作者蜜雪兒‧玻芭指出,運用角色互換的方式,可幫助孩子不會凡事只想到自己,轉而顧及朋友的感受和需求。「妮妮離開時很不高 興,如果換成你去他家,他玩具都不分你玩,你會想對他說什麼?」然而,分享並非毫無保留,蜜雪兒‧玻芭提醒父母,不要勉強孩子和人分享一切的東西,允許他 在客人抵達前,把特別鍾愛的玩具收好。
專家提醒,當五歲以上的孩子因不願分享而爭奪時,家長先不要急著介入處理,而是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去思考。
例如,當他們為了搶玩吹泡泡而發生爭執時,可以問:「你們覺得要怎樣做,每個人都能有機會吹到泡泡?」、「另一個還沒有輪到的人可以先做什麼?」一旦孩子們自行發展出一套解決問題的規則時,將更樂於分享。
☯ 非看不可 ☯
-
這秘方如果早 25年收到,也許我家孩子現在就不會怨嘆:人皆有母我獨無! 我家種荔枝 50 餘年,取得荔枝核何其容易,居然不知是寶! 連自己的枕邊人也枉費14 年歲月洗腎,最終還是不支奉召回歸西天。台灣洗腎的病友很多,也許您身邊周圍就有人在洗腎,如同作者所言死馬當...
-
這是治療癌症的最新有效妙方! 請仔細閱讀,檸檬是一個神奇的植物,可殺死癌細胞。功效10,000倍強於化療。 為什麼我們不知道?因為在實驗室製造的人工合成藥物為大公司帶來豐厚的利潤。 它的味道宜人,而且不會產生可怕的化療影響。有多少人會死亡,而這一直...
-
把這篇留下來吧! 可以幫助許多人~~ 癌症的主因~超級中毒+組織缺氧+憂傷 就超級中毒而言,例如吃入含重金屬食品,因為重金屬太重,血 液搬不動,就留在組織中, 而細胞遇到入侵的外來物(重金屬),就會扭曲地團團圍住而形成 腫瘤(癌症)! 癌細胞就是扭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