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婆給孩子的食物,我最終讓孩子學會了“拒絕”


當父母忙著掙錢養家,祖父母就成了照顧孩子的不二人選,隔代教養也已經成為一種常見家庭教育方式。雖然祖輩有豐富的育兒經驗和生活知識,但受生活條件和認知水準等因素的局限,很多祖父母在教養觀念與方式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落伍或錯誤之處。本文作者、臺灣知名親子作家番紅花在育兒過程中曾遇到一些隔代教養衝突,她沒有採取正面與祖輩起衝突的方式來爭奪孩子的教養話語權,而是選擇去教會孩子科學的生活理念與健康的生活方式,並引導他們懂得委婉地對祖輩的陋習說“不”。

我們身為母親總認為,我們擁有至高的權利和覺醒。

其實,我們真的沒有權利或能力,去改造老人家已經活了一輩子的飲食形態,我們甚至應該去尊重長者對食物的認知與習性。

做了母親之後,誰能夠適切地、理性平和地、委婉又堅定地,拒絕公婆那出於一片善意愛意、所給予我們孩子一些不符合營養或健康科學的食物呢?

這是一條漫長的心路,尤其身為職業婦女,當年我決定將剛出生的Milla和Nana,交給公公、婆婆和阿嬤(在閩南語、客家話、潮汕話、粵語中表示奶奶的意思。)。三位老人家聯手照顧時,因為不曾經歷上一代與我這一代養兒育兒處方之落差,以致這一路內心所產生的焦慮、反抗和掙扎,至今回想依然難忘。

在Milla和Nana還幼小的時候,因為學歷與時代的懸殊差異,我曾一度對公婆的教養方式感到緊張、無奈和溝通失效的痛苦,一個年輕氣盛的媳婦,很難容於老人家陳舊的教養觀點和生活模式。長者自恃於自己的人生歷練更豐富,我自恃自己的理論才是時代的尖鋒,那誰又該聽誰的呢?

這種衝突,讓白天疲於工作又掛念孩子教養的我,感到非常的苦惱。我很感激公婆給予我孩子最真實的愛與最安全的處所,但對於嬰幼兒的紀律和教養,我總是有我的堅持、期待和夢想。

與公婆眾多的教養歧異裡,“食物”這一項可說是最讓我操煩的!老人家永遠會私下或當我的面喂給孩子一些很不健康的零嘴或食物,像是散裝的仙楂糖、來處不明的蜜餞、奶精泡製的奶茶、用塑膠袋外帶的高溫廣東粥、炸雞、薯條、奶油蛋糕、餅乾……無論我和丈夫怎麼溝通和解說,老人家總是固執不改變。

老人家就是老人家,生命歷盡如此的滄桑,此際來到人生的晚年,他們只想要好好地享受寵溺孫子的甜美,所謂責任、紀律這些東西,不在他們的腦海裡。

我漸漸體悟到,老人家的作為是不會因我這個媳婦而改變的,我的丈夫也不會為此和他的爸媽失禮或鬧革命的。但孩子吃不對食物的情況不能這樣繼續下去,我也不能和老人家無止盡任性地吵嘴,經過長時間的苦思,後來,我摸索到一個改變這窘境的方法。

我改變不了老人家一輩子的飲食方式,但我可以培養孩子們正確的飲食品味啊!從純真的孩子下手,必然是容易多了!

如果我讓孩子從小就有判斷食物真偽的能力,那麼即使白天我不在她們的身邊,當阿公阿嬤又要喂給她們不理想不健康的零嘴和食物,只要我的孩子們懂得拒絕、懂得跟阿公阿嬤說我不要我不愛,那麼,婆媳之間看似無解的食物衝突危機,不就化解了?

畢竟跟老人家堅持說不要吃的不是我,是孫子,這可與媳婦無關哪。孫子若老是拒絕不吃,久了公婆也就覺得無趣,不會再想買這些食物討好孩子了。
Blogger Widgets

☯ 非看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