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孩子不聽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孩子不聽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孩子不聽話時先別罵, 趕快比對一下這些高智商孩子的22種行為,說不定你的孩子是個小天才呢!

網站上看到這篇文章,才恍然大悟,原來從前碰到的一些學生只是「大智若愚」啊…

現在看到這篇還不晚,趕快比對一下,看看你的孩子是不是天才吧!


1、在傾聽、觀察或做事時,精神高度集中,以至聽不見別人的說話或忘了吃飯等。

如「哦,我沒聽見你叫我吃飯。」


2、異常的活躍、難以安靜。

例如他會說:「我正在思考問題,我不能坐下。」


3、說話時喜歡用比喻,而且比喻又很別緻。

如「我覺得自己像一條即將變成蝴蝶的毛毛蟲。」


4、有向權威思想挑戰的傾向。

如「為什麼書上說的都對呢?」


5、有追根究底的傾向。

如「媽媽,我查看了所有的參考書,也看了電視的特別節目,而且問過老師,可我還是不知道上帝在哪裡!」


6、觀察事物很仔細。

如「嗨,這只蜈蚣只有41條腿。」


7、渴望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別人。


8、即使在閒暇的時間也不放棄創造性活動。

如他會說「休息時,我做了樣東西。」


9、把兩個毫無關係的東西聯繫起來。

如「嘿,媽媽,你的新帽子簡直像個飛碟。」


10、堅持把自己的某種想法付諸實施。

蹲下來聽聽孩子的聲音

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些父母抱怨孩子不聽話,而且這樣的父母對孩子也總是以責罵為主。只是這些家長有沒有認真的聽孩子說過話?人都需要有傾訴的對象,成長中的孩子更是如此。

父母應該放低姿態,蹲下來聽聽孩子的聲音,這樣做才是在表達對孩子的尊重和關心,也會促使孩子增強自信心,提升自己的能力。


放低姿態,蹲下來聽孩子說話,不僅僅是一種教育方式,更是一種教育態度。父母和孩子說話,最主要的是平等和真誠。蹲下來聽孩子說話,孩子會感到自己受到尊重。

父母對孩子的尊重,也會贏得孩子對父母的尊重,孩子會自覺的對父母說出自己的心裡話。這樣一來,父母可以及時瞭解孩子的情況,教育效果會更理想。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品」、「附屬品」,喜歡用自己的權威地位對孩子頤指氣使,這樣反而會激起孩子的叛逆情緒。父母要想創建溫馨、民主的家庭環境,就必須瞭解孩子,而蹲下來聽孩子說話是瞭解孩子的最好方法。

在西方國家,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時就成了孩子的朋友。他們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都會蹲下來,和孩子處於同一高度上;會使用身體語言,譬如牽著孩子的手,親切的注視孩子,和顏悅色的聽孩子說話。這樣無論對於父母還是孩子,都是愉快的情感體驗。

父母要知道,孩子雖然很小,但是也有自己的獨立思想。他是獨立的個體,我們要尊重他們,而蹲下來與孩子平等對話,就是對孩子所表達出來的尊重。

爸爸媽媽們放下架子,與孩子平等的對話,孩子會覺得,爸爸媽媽很尊重自己,說話時也會很舒心,有安全感,這樣會讓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更加順暢,對於改善親子之間的關係很有幫助。

在很多的家庭裡,父母都是居高臨下的對待孩子的,想要做到和孩子平等,並且能夠心平氣和的蹲下來聽孩子說話並不容易,父母平常應該怎樣做呢?

Blogger Widgets

☯ 非看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