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自閉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自閉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自閉兒」辦生日聚會,班上同學卻沒有人到場!不過最後卻來了「一群有愛的陌生人」


當沒有一位同班同學現身在自閉症兒童Glenn的六歲生日聚會上時,這名自閉症小男孩所在社區的成員及一些警員們聚在了一起為他慶祝這個令他永生難忘的生日。

父母必讀!揭開兒童教育「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心理危害


教育的本質,是父母的自我修行;父母是孩子一切問題的根源,愛和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聲免疫法、完整睡眠訓練法,這些方法的確可以訓練出一個極少哭鬧、讓媽媽省力的乖嬰兒,只是發表這些觀點的人,沒有告訴你故事背後驚人的真相。


精神分析心理學認為,童年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運。母嬰關係則是重中之重,決定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和存在感。生命的底色是幸福或者不幸,3歲之前便已奠定。做為心理醫生,大量個案是母嬰關係失敗造成的人格破碎,其痛苦難以言表,非常艱難而長期的自我成長才能修復。寫下此文,希望媽媽們看到真正的心理學,不要隨意使用網絡流傳的育兒法無謂自坑。育兒,愛與自由是永遠的答案。


❤ 一、哭聲免疫法在西方的起源

哭聲免疫法因為見效快,讓媽媽省心省力,曾在美國風靡一時,被哭聲免疫法修整長大的孩子,後來輕則睡眠障礙,重則人格障礙甚至精神分裂。付出一代美國兒童的幸福代價後,此方法終於被歐美深深反思和摒棄。如今,在歐美生過孩子的媽媽都會得到助產士和醫生的「親密育兒」的建議。親密育兒,按需喂養,已經成為歐美國家最基本的共識。


❤ 二、哭聲免疫法的真實案例

「我哥在加拿大,鄰居是倆高知,信哭聲免疫法帶孩子,出生後單獨睡房間,苦得死去活來也不去管。孩子6歲還不說話,現在孩子10歲,從很小就被診斷為自閉症。」

「曾使用哭聲免疫法冷酷訓練孩子,現在孩子被診斷自閉症。」

以上個案,哭聲免疫法的擁護者可能大呼冤枉,辯解哭聲免疫法不是說一直不抱,而是不能一哭就抱,要逐步延長反應時間。經常聽到嬰兒哭鬧卻不及時反應的媽媽,可見已喪失很多母性本能,再加上「科學理論」支持,更相信自己的不及時回應是對的。在這些可怕觀念的毒害下,媽媽對嬰兒越發冷漠,堅信嬰兒在用哭泣威脅自己,那心情不佳的時候,放任嬰兒哭泣怎可避免?即使嚴格按照第一次延遲5分鐘,後面逐步加長的原則訓練,對孩子一生的人格基礎也是摧毀性打擊。

Blogger Widgets

☯ 非看不可 ☯